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2019年第6期目录摘要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23 14:46:00

以产业发展保障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战略思考

武汉大学国发院脱贫攻坚研究课题组

【摘 要】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减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超过7亿人摆脱贫困。文章认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产业发展为中国大规模减贫提供了直接驱动力。以产业发展助力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要协调好市场机制驱动与政府政策保障的关系,确保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贫困人口真正受益;推动产业扶贫效益提升与模式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贫困地区产业竞争力;坚持“内生”与“外引”双向发力,培育壮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完善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加快培育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与产业工人;统筹整合财政资金,强化金融创新支持,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夯实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地的产业基础,引导搬迁人口不断增强就业与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 贫困人口 产业扶贫 政府与市场 精准脱贫 人力资源

 

新中国70年的民生发展研究                              

黄燕芬 张志开 杨宜勇

【摘 要】 文章将新中国70年的民生发展划分为站起来(1949~1977年)、富起来(1978~2011年)和强起来(2012~2019年)3个重要历史时期,按照“7个有所”的基本框架分析新中国70年民生领域的发展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7个有所”的进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2)“7个有所”之间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3)70年民生大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得到强化。(4)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是促进70年民生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推力。未来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拓展“7个有所”的范围,解决“7个有所”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继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 新中国 民生 发展 保障 基本公共服务

【作 者】 黄燕芬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志开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宜勇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央调剂最优比例研究——基于省际基金结余均衡的政策目标                            

边 恕 张铭志

【摘 要】文章基于2018~2050年中央调剂模拟方案实施效应的实证检验,提出将省际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均衡作为中央调剂制度的最优政策目标。研究发现:(1)调剂比例与省际养老保险结余差距之间的关系呈“U”形变动趋势,且省际结余差距最小时对应的最优调剂比例为4.54%。(2)现行调剂方案实现了全国更大范围内的基金余缺调剂,有效地缓解了多数省份的收支负担,2020年省际基金结余方差比调剂前降低了63.01%。预测期内部分省份在受益省和贡献省两种角色之间发生转变。(3)最优调剂方案赋予存量资金更多的流动性,调剂力度显著提高,有利于更大程度促进地区间基金负担均衡,2020年省际基金结余方差相比于调剂前降幅为77.17%。鉴于过高的调剂比例会导致不公平的逆向调节,文章建议将调剂比例提高至4.5%以达到最优调剂效果。

【关键词】 养老保险 中央调剂制度 调剂比例

【作 者】 边 恕 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铭志 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产业集聚模式选择与城市人口规模变化——来自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袁冬梅 信超辉 袁 珶

【摘 要】 文章构建了引入人口规模约束的产业集聚函数,探讨不同的人口规模区间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机理,利用2004~2017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进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1)当城市人口规模在147.59万~211.71万时,专业化和多样化两种产业集聚模式均有利于经济增长,当人口规模在此区间以下时,城市产业宜选择专业化集聚模式,当人口规模在此区间以上时,城市产业宜选择多样化集聚模式;(2)专业化集聚因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和产品多样化的供给能力有限而限制了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张,多样化集聚则能更好地发挥Jacobs外部性促进家庭和企业关联效应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人口集聚和城市规模扩张。中国中小城市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加快本地剩余劳动力向多样化程度高的大城市迁移。因而,各地方政府应充分意识到“小而全”“大而全”、产业结构同质化的危害,顺应市场需求和城市人口两极分化的趋势,鼓励中小城市选择专业化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大城市根据资源条件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度多样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专业化 多样化 城市人口规模 门槛效应

【作 者】 袁冬梅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 信超辉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袁 珶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格局及动态演进          

刘华军 曲惠敏

【摘 要】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框架,采用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测度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全国整体、区域比较、流域内部视角考察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格局,并采用传统核密度和随机核估计方法揭示其演进趋势和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低增长”与“不平衡”的双重特征,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流域内部大多数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负增长,技术效率恶化成为掣肘因素,高质量发展形势严峻。在分布演变上,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以黄河中下游为重心的“东北—西南”分布格局,分布形态由多极化向单极化演进,分布动态流动性低、持久性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进程中,应以区域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走出一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提升中协调,在协调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格局 分布动态演进

【作 者】 刘华军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曲惠敏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资本积累、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教育投资                    

黄祖辉 刘 桢

【摘 要】 文章利用197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收入分化情境下中国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激励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明显促进了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增长,原因在于“资本—技能互补”关系降低了在当期接受教育的相对成本。(2)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弱化资本积累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激励效应,当城乡收入比超过2.05的临界值(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后,这一激励效应会逐渐消失。分地区来看,东部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临界值为1.97,中西部省份则不存在临界值。(3)资本积累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的影响总体正向,同时存在阶段性波动。“六五计划”(1981~1985年)和“十五计划”(2001~2005年)期间资本积累的激励效应达到两个峰值,近年有所下降。文章再次证明过大的收入差距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消极影响,政府需要注重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与教育资源的城乡统筹。

【关键词】 资本积累 收入差距 教育投资 农村人力资本

【作 者】 黄祖辉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 桢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分省人力资本错配研究                                         

解 晋

【摘 要】 文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2000~2016年各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并分析其变动的产出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人力资本错配在各地区普遍存在。因禀赋特征及结构性矛盾等原因,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配置不足,中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配置过度。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在东部地区错配最为严重,但其改善速度最快,样本期内降低了41%。中、西部地区错配相对较轻,且改善幅度不大,分别为16%、22%。(2)与错配的变动方向对应,东部地区人力资本错配变动带来正向的产出效应,年均达到0.21%;中部和西部则相反,分别为-0.01%和-0.03%。(3)市场化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但因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金融发展加剧了人力资本错配。(4)受教育水平引致了人力资本错配,其原因是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本错配 市场扭曲 结构性矛盾 配置效率

【作 者】 解 晋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中国女性初婚年龄与不婚比例的参数模型估计                          

封 婷

【摘 要】 文章使用中国分城乡1946~1980年女性出生队列初婚数据,分析中国女性队列初婚年龄模式、初婚年龄推迟的趋势,以及晚婚转化为不婚的可能性。同时,对比了广义对数伽马模型、Hernes扩散模型和改进的广义对数逻辑斯蒂模型对中国女性初婚年龄模式的拟合效果。结果显示,中国女性初婚年龄分布集中、对称性强;1970年之后出生队列初婚率达到峰值的年龄逐步推后、初婚年龄分布变得分散、对称性和不同群体间异质性增强,初婚推迟。城市女性初婚晚,分布分散,农村女性异质性较强。初婚延迟和队列初婚年龄模式使1970年之后出生的女性终身未婚比例上升,预计1980年出生队列达1.48%~6.39%,其后出生的队列趋势变动加快,中国女性普婚的传统或将被打破。

【关键词】 初婚年龄 模式 参数模型 终身未婚比例

【作 者】 封 婷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交通扶贫破解空间贫困陷阱的效果及机制分析——以滇桂黔石漠化区为例                           

龚维进 覃成林 徐海东

【摘 要】 文章构建理论模型表明交通扶贫具有破解连片特困地区空间贫困陷阱的作用,通过构建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DSDM)的实证模型,以滇桂黔石漠化区为例,运用2003~2016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交通扶贫破解空间贫困陷阱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交通扶贫对滇桂黔石漠化区破解空间贫困陷阱的效果明显。在作用机制上,交通扶贫具有空间外溢效应,服从空间距离衰减规律;交通扶贫兼具短期和长期减贫作用;且与其他减贫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因此,继续加大交通扶贫力度,科学制定跨区域的交通网络规划,统筹推进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交通扶贫的作用,助力连片特困地区实现脱贫目标。

【关键词】 贫困 交通扶贫 空间贫困陷阱 区域经济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作 者】 龚维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 覃成林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徐海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