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完善激励机制成关键
文章作者:蔡昉  发布时间:2013-07-20 14:58:24

    我国正进入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将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为目标,主要任务是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农业发展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其各自所要解决的重点任务及政策激励主要有:

    第一阶段,以解决食品供给问题为目标,主要是改善激励机制和市场环境,通过提高稀缺要素生产率增加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

    第二阶段,以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为目标,主要是剩余劳动力转移、政府“三农”投入大幅增加和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收入得到较快提高。

    如今,我国农业发展进入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刘易斯转折点”为标志,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为目标。发展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一旦劳动力出现短缺,即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刘易斯拐点也称食品短缺点,因为这之后劳动力的转移在农业生产方式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粮食产量的下降,出现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因此,在此阶段要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和增强激励力度,来建造保障食品供给安全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

    个人认为,进入农业新阶段后,面临的主要挑战则为农业生产率需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规模不足,户籍制度制约土地集中,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将很快过时等。而其主要任务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的提高;加速生产要素流动以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构造务农激励机制,增强激励力度;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农业金融服务等。

    其中,有关激励机制,有两点尤其值得重视:

    第一,从农业内部来看。其自身激励仍然不足,农民收入虽然在迅速增长,但是真正来自务农收入的比重却在迅速缩小。因此,农民可能会满意三农政策,但是其并不能从三农政策中得到足够的务农激励。

    第二,从市场机制来看。个人认为,价格由市场决定应成为主要激励手段。我国大宗农产品大部分都是由最低收购价进行收购的。政府的最低收购价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国际市场价格制约,最终却不可能到达很高的程度。而这样的做法,却使得市场没有发挥作用的余地,无法为农业发展提供激励。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农业只存在于市场机制的缝隙之中。

文章出处: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