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人口红利”效应要充分延长
文章作者:蔡昉  发布时间:2007-02-06 13:51:53

        改革期间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的效应:一是市场化改革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发育带来了资源重新配置效应,另外一个就是“人口红利”效应。人口转变的提早完成,使中国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逐年上升的阶段,劳动力供给丰富,储蓄率持续攀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凭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中国企业得以克服资本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以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了连续25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迄今为止,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仍然没有实现,所以,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除了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外,还应充分利用和延长“人口红利”,通过树立就业优先原则充分利用和延长“人口红利”效应。

  鉴于中国劳动力丰富的资源禀赋,应充分发掘“人口红利”,树立就业优先原则,最大化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推行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一切有利于就业的政策环境下,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符合比较优势,就意味着有利于扩大就业,由此而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即通常所说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就能保证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的贡献份额比较大,同样的物质和人力投入可以获得更大的产出。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国的生育水平在短时间内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例急剧降低,老年人口比例相应提高,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呈现一种互相消长的态势。在一定时间内,少年儿童人口比例的下降幅度,高于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幅度,带来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相对上升。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不仅将持续提高,而且提高的速度越来越快,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提高速度将趋于减缓。这整个变化轨迹将形成中国“未富先老”的特征性画面。要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如果说“人口红利”更多地体现在劳动力数量上的优势,并且作为经济增长源泉终究要消失的话,那么,通过对劳动者本身的投资,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用质量替代数量,是预防劳动力短缺的未雨绸缪之举。应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通过形成一个机制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给予人力资本以正确的回报,鼓励和加快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并且形成准确的劳动力价格,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对寻求“人口红利”替代增长源泉的中国经济来说,是经济增长保持可持续性的必要制度条件。

文章出处:北京日报,2007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