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发挥创业乘数效应 推动发展方式转型
文章作者:屈小博  发布时间:2013-08-27 09:31:1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营造良好创业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对于当前缓解就业矛盾、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珠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创业项目团队的入驻培育,吸纳了100多名大学生就业,还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机会,便是创业带动就业效果的体现。

    创业在创造“产业”的同时也创造更多“就业”。创业者不仅实现了自己就业,也在经济活动中创造了就业岗位和机会。据统计,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平均就业规模分别为13.31人和2.03人,这意味着一个私营企业主的创业活动就创造了13个就业机会,一个个体工商户的创业活动也能够创造2个就业机会。根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创业培训的实践证明,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下,一个创业者一般可以带动5个劳动者实现就业。就业一般只是个体行为,而创业实现了群体就业增长,同时在创业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和带动更多的创业者,创业带动就业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

    创业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到2012年,中国城镇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业总规模占单位登记就业总量的35.6%,在全部城镇就业人员中,还有9041万人(占24.4%)的就业没有在单位就业统计和工商登记中体现出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小规模创业及其带动的就业。

    另据统计,近些年我国创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至2011年,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从7.3个增加到9.3个,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从1%提高到2%,留学归国人员不断增加,从5万人增加到接近20万人,其中15%左右实现自主创业,在返乡农民工中有创业意愿的也占到两成以上。

    创业带动就业的机制体现在其内在的经济社会效应。首先,创业有利于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业本来就是产业或经济活动的结果,而创业是产业和经济活动活力的源泉。一般创业者更多从事服务业,推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服务业的就业弹性普遍比其他产业更高,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目前,GDP就业弹性有下降态势,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就业弹性。

    其次,创业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让广大普通劳动者也能分享资本收益。创业除了劳动之外还有其他生产要素的报酬,能让普通劳动者得到资产性收入,是劳动之外要素收入的重要途径。这部分报酬也是资产性收益的一部分。

    另外,创业有利于增加经济灵活性。在经济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创业活动面对经济和就业冲击,具有更大灵活性和弹性。在经济波动尤其是经济出现下行,青年失业问题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时,强调创业这个促进就业的政策手段,是对政府积极就业政策以及培育劳动力市场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应用。

    既然创业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政府应为自主创业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自主创业环境,建立和完善自主创业扶持政策,为自主创业提供便利,特别是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市场竞争环境、提供差异性的扶持政策体系。

    瑞典等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是将创业教育纳入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的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因此,政府应该强化创业培训,建立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创业能力,加强自主创业课程建设和创业教育管理。对于农民工创业者,除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等正规教育机构外,还可通过各种专门培训形式,对其进行创业技能培训。

    另外,可以建立健全促进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针对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就业群体具有受教育水平高、思想开放等优势,其中很多人具备创业的素质和热情,侧重于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服务,从包括心理、政策咨询、融资、信用、信息、技术、法律、文化等方面建立健全创业社会服务体系。

 

文章出处:南方日报,2013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