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都阳:加快建设稳定高效的劳动力市场
文章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8-11-02 15:50:00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其中广大劳动者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改革开放进程也是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的过程。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实践,对更好地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的劳动力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改革促进了就业扩大和劳动力重新配置,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方面,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促进了劳动力跨地区、跨城乡、跨行业的流动,特别是劳动力由低生产率部门(如农业)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成为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源泉,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的同时,使更广大的群体通过充分就业分享了改革开放的成果。2017年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1.7亿人。城镇就业总量在近四十年时间里保持了高速增长,2017年达到4.25亿,他们通过参与劳动力市场获得了不断增加的收入。

  此外,劳动力市场作为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进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继续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突破,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事业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关联最为紧密。应该说,户籍制度改革对劳动力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从已经推进的改革举措看,户籍制度改革过去一直采取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分类实施的方式。这种改革方式虽然照顾了不同区域间利益关系调整难度大的客观事实,也符合改革以来一直坚持的渐进改革的思路,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区分割问题,不利于形成城乡统筹、全国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分析起来,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是要厘清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户籍制度改革所能产生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据相关测算,全面彻底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带来经济效率的改善,并推动经济增长每年达到1至2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超过1万亿的GDP增量。然而,这部分经济增长的收益难以在各个地方具体核算、明确分享,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部分收益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如果地方政府承担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本,在收益与成本不匹配的情况下,关键领域的突破也就必然受到地方改革动力不足的制约。这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二是加快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当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促进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发育的关键领域,但需要中央政府在顶层设计和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有更明确的改革方案。此外,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还要关注不同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从过去的发展历程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看,开放和包容的城市劳动力市场,通过吸引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加入,可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实现更有效的社会分工。总的来说,全面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将是一举多得的举措,有利于形成城乡统筹、全国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第二,深化人力资本积累体系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普及义务教育,为迅速实现工业化积累了丰厚的人力资源。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面临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速也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大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需要注意的是,对人力资本积累体系的改革必须结合新时代就业结构和需求变化的特点,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针对性和效率,尤其要考虑创新型岗位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努力发掘工程师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

  总之,改革开放40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建设一个稳定、高效的劳动力市场,也必将在未来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执笔:都 阳)

文章出处:经济日报,2018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