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城镇就业、非农就业与城市化
文章作者:王美艳  发布时间:2011-08-11 15:48:30

        城市化是指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不断增加,二是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市化过程相伴随的,是农业活动的比重不断下降,非农活动的比重不断上升。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城镇就业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非农就业比例不断提高。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城市化经历了一个迅速恢复、快速发展和停滞不前的曲折过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迅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9年的46.6%,年均增长0.9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为3.1%。国际经验表明,在过去30年间,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随之带来了城镇就业和非农就业的不断增加。1978年,城镇就业人口为9514万人,2009年增长到31120万人,年均增长69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3.9%。1978年,非农就业人口为1.18亿人,2009年增长到4.83亿人,年均增长117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4.6%。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城市化水平一般在达到70%左右时进入相对稳定状态。中国离这一水平还有相当的距离,城市化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城市化仍将保持比较快的发展速度。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会带来城镇就业的增加,另一方面则会带来就业结构的改变,非农就业不断增加。

        在可预见的未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内,城市化的发展将带来多大数量的城镇就业?劳动力供给能否满足城市化带来的对就业增长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非农就业将会如何变化?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人口和就业统计存在多种口径,较为复杂。本文将尝试对现有口径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澄清。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将讨论城镇就业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计算城镇就业对城市化水平的弹性;第二部分将根据最近若干年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预测“十二五”期间的城市化水平,并计算由此能够带来的城镇就业增长数量;第三部分将讨论劳动力供给能否满足城市化带来的城镇就业增长的需求;第四部分将讨论世界各国和中国分省非农就业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并尝试从世界各国非农就业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国寻找经验和借鉴;第五部分将给出本文的主要结论……

文章出处: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2,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