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曲玥
科研队伍

曲玥

  • 职务:主任
  • 职称:研究员
  • 部门:劳动与人力资本研究室
  • 研究领域:劳动经济、产业经济
  • 邮箱:quyue@cass.org.cn

  曲玥,女,汉族,1982年生,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曲玥等:《21世纪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演变》(国家智库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9月。
程杰、曲玥、李冰冰:《中国0-3岁托育服务需求与政策体系研究》(国家智库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9月。
曲玥:《从成本优势到效率驱动: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变与产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月。
曲玥、程杰、李冰冰:《托育服务对女性劳动参与和经济产出的影响》,《人口研究》,2022年第5期。
曲玥:《户籍身份对工作转换及就业状况的影响》,《经济与管理评论》,2022年第2期。
曲玥、赵鑫:《中国制造业区域梯次升级及演进路径分析——基于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变动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产业经济评论》,2022年第2期。
曲玥,《考虑教育异质性的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测算——基于“企业—员工”匹配调查数据》,《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8期。
曲玥,《劳动力教育水平对企业产出的贡献——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和经济普查数据的双重验证》,《劳动经济研究》,2020年第5期。
曲玥、都阳、贾朋,《城市本地家庭和农村流动家庭的消费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9年第8期。
曲玥,《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发展——基于生产率视角的讨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曲玥,《企业进入和退出行为的效率改善效应——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的测算》,《财经论丛》,2018年第12期。
曲玥,《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状况及变化态势——对1998-2012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的测算》,《劳动经济研究》,2017年第04期。
曲玥、程文银,《资源错配、要素市场总扭曲及福利损失测算——基于单位要素成本的生产率分解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第5期。
曲玥,《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率差异和配置效率损失》,《世界经济》,2016年第12期。
曲玥,《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和产业升级的影响》,《西部论坛》,2016年第5期。
曲玥,《产能过剩与就业风险》,《劳动经济研究》,2014年第5期。
曲玥,《区域发展差异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西部论坛》2014年第9期。
曲玥、蔡昉、张晓波,《“飞雁模式”发生了吗?》,《经济学(季刊)》,第12卷,第3期,2013年4月。转载于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9期。
曲玥,《大规模投资维持的增长速度:产能过剩研究》,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 13》,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年11月。
曲玥、蔡昉、张晓波,《 制造业的区域转移:雁阵模型的验证》,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 13》,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年11月。
都阳、曲玥,《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与影响》,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 13》,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年11月。
都阳、曲玥、蔡昉,《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性:度量、差异与来源》,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 13》,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2年11月。
曲玥,《中等收入国家的就业特征与“十二五”期间的就业政策》,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8月。
曲玥,《制造业产业结构变迁的路径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第6期。
曲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其源泉》,《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年第12期。
曲玥,《劳动力市场分割下的教育收益率》,《中国劳动经济学》,2010年第1期。
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域延续》,载《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
蔡昉、曲玥,《企业生产率、职工素质与教育/培训》,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0年7月。
蔡昉、王德文、曲玥,《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
蔡昉、王美艳、曲玥,《中国工业重新配置与劳动力流动趋势》,《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8期。
都阳、曲玥,《劳动报酬、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5期。
蔡昉、都阳、曲玥,《人口红利:延续还是替代》,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
刘小玄、曲玥,《中国工业企业的工资差异》,《世界经济文汇》,2008年第5期。
都阳、曲玥,《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其含义》, 载《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7月。
蔡昉,都阳,曲玥,《劳动合同法的争议和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7期。
曲玥,《中国工业企业要素收益概况》,《WTO框架下中国工业竞争力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Qu Yue, Cai Fang, Zhang Xiaobo, 2013, “Has the “Flying Geese” Paradigm Occurred in China?”, China Economist, Volume 8, Number 6, November-December.
Cai Fang, Du Yang, Wang Meiyan,Qu Yue, 2013, “Employment Expansion in Globalization: How is China Responding to The Change in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shok Bardhan,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Offshoring and Global Employ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Qu Yue & Cai Fang, 2011, “Understanding China’s workforce competitiveness: a macro analysis”, Journal of Chine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Vol. 2 No. 1, pp. 8
Qu Yue, Cai Fang, and Du Yang, 2010 ,“Population Dividend: Continue or Alter? ”,The China Population and Labor Yearbook, Brill Press., Vol.2,.
Du Yang & Qu Yue, 2009, “Labor compensation, labor productivity and labor cost advantage”, China Economist, Vol.9.
Cai Fang,WangDewen & QuYue, 2009,“Flying Geese within Borders: How Does China Sustains Its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in Ross Garnaut, Ligang Song and Wing Thye Woo (eds) China’s New Place in a World in Crisis,ANU E Press, July 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城市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及其对生育和劳动参与决策影响调研”,2021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9BJY054,2019年。
主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经济新常态下生产率的获取源泉”, 2015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研究”,批准号11CJY028,2011年。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点课题项目“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演化路径”,2010。
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重点课题“企业生产率、职工素质与教育”,2009。
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中国工业领域的工资差异和工资增长”,2008。
2012.9-2013.9,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访问学者,美国斯坦福。
2011.3-2011.4,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访问学者,美国华盛顿。
2018年12月,于美国纽约大学参加“Migration, social transition and social policy”研讨会,并就“Migration and consumption”发言交流。
2017年10月15日-10月22日,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访日团,赴日本围绕“绿色经济”主题访问,并作为学者代表作交流总结感想致词。
2013年6月,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参加“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年会2013”,并就提交论文发言。
2012年1月15-22日,于南非约翰尼斯堡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参加“劳动力内部迁移对代际支持、健和收入的影响”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Migrants and China Urban Labor Market -from evidence of CULS3”的发言。
2012年4月5-6日,于北京参加中、英南非合作研究项目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Migration and Remittances to Children and Parents: 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CULS3”的发言。
2012年9月3-11日,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South Ampton University)参加英国经济社会理事会(ESRC)主办的“迁移、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
2011年12月,于日本东京参加“东亚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并在会上发言。
2011年6月,于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参加为期2周的“发展与不平等(Development and Inequality)”课程研讨班。
2011年10月,于北京参加《中国经济论坛2011——包容性增长下的中国劳动力市场》,就论文“产业转移发生了吗”发言。
2010年3月,于英国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参加英国科学院举办的中英青年学术研讨会“British Academy/ESRC UK-China Graduate Student Workshop”,提交论文“The Demographical Features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the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并发言。
2010年11月,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欧盟合作项目会议“青年就业-挑战及政策应对”并就“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Reducing Labor Market Miss-Matching: Case Study on Inna Mongolia”发言。
2009年7月,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举行的“China’s Update 2009”书稿发布会,就所撰写章节“Flying Geese within Borders”在会上作出发言并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