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就业效应及机制分析
作者:杨志红、陈爱丽、王小林
内容提要: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12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造了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就业效应及潜在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国家就业水平的提升,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倡议的就业效应因沿线国家的收入水平、劳动条件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相对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倡议对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就业的促进效应更大;在劳动力市场效率更高、劳动关系更和谐的国家,倡议的就业效应也更强;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倡议对就业的促进作用也相对较大。“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对接和资源互补、基于人才交流的人力资本提升,从就业的供给和需求双端发力,提升了沿线国家的就业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倡议的就业效应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就业结构高级化从而提升就业质量,并可在中长期持续改善沿线国家的就业水平。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就业效应、基础设施、投资
学历错配对职业流动的影响:来自雇主—雇员匹配数据的证据
作者:夏安平、苏亚琴、赵丽秋
内容提要: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张以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职于学历要求低于自身学历的工作。本文基于雇主—雇员匹配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缓解自选择偏误,实证检验了学历错配对大专及以上学历群体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企业固定效应的框架下,学历错配的员工有更强的离职意愿,且伴随有工作搜寻行为;与客观学历错配相比,主观学历匹配对员工流动的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显示,学历错配对职业流动的影响在女性、城市户口、职业发展初期、非国有或集体企业员工群体中更加显著。从机制分析看出,工资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机制变量,而工作满意度、与单位价值观契合度等非货币性因素是重要机制。
关键词:学历错配、流动意愿、工作搜寻、市场分割
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与的影响
作者:魏下海、王建楠、林涛
内容提要:留守儿童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关乎中国健康人力资本积累。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外出务工父母接受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考虑潜在内生性后结论稳健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健康教育能够从职业病防治、传染病防治、生殖健康与妇幼健康、慢性病防治和突发公共事件自救等方面,促进留守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与。异质性分析显示,父母健康教育的作用对年龄较大儿童影响更积极,但不受儿童性别差异的影响;对于收入水平较低、学历较低、流动范围广的父母,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揭示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参与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儿童健康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留守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时间约束对劳动供给弹性估计的影响——基于上海出租车市场单双班制度
作者:马艺瑗、陈柯、朱平芳
内容提要:劳动供给弹性对于经济学理论和公共政策有重要意义,而研究中微观估计与宏观模型校准所需数值之间往往差异较大,工作时间约束是这一矛盾的解释之一。本文以受到和不受工作时间约束的双班和单班出租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构造了驾驶员劳动供给关于临时性工资变化的跨期替代模型,并利用上海出租车驾驶员的微观大数据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工资的临时性增加会激励劳动时长的增加,时间约束使得劳动供给弹性偏小。本文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给出了劳动供给弹性的估计和跨期替代证据,验证了时间约束对劳动供给弹性估计的影响,并从样本的独特性上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
关键词:工资、劳动时长、弹性
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优化与企业劳动力需求结构
作者:明娟、李琼霞
内容提要: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字技术对劳动力结构的冲击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基于微观企业主体视角,采用2011-2020年中国沪深上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劳动力结构变动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从劳动力学历结构来看,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减少低学历劳动者的需求,同时增加高学历劳动者的需求,并优化企业的学历结构;从劳动力岗位结构来看,数字化转型对生产型员工产生替代作用,对销售型和技术型员工产生互补作用,有助于推动劳动力岗位结构调整,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对内增强专业化分工优势,对外提升供应链效率,以优化产业链,从而增加企业对高技能员工的需求,促进劳动力结构升级;同时劳动保护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雇佣高技能劳动力,挤压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中小型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力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劳动力结构、产业链优化、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会增加技能错配吗?——基于劳动力社保参保的视角
作者:杨艳、易伟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与相对应的地级市数据,从劳动力社保参保视角考察劳动保护对技能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保护显著降低了技能错配概率,这一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法、删除极端值、替换劳动保护指标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劳动保护主要通过提高劳动者的主观努力程度来降低技能错配概率,虽然工资扭曲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但实证表明降低工资扭曲程度有利于降低技能错配。进一步通过劳动者主体异质性分析发现,与国企劳动者、高收入劳动者以及第一、二产业劳动者相比,劳动保护对非国企劳动者、低收入劳动者和第三产业劳动者技能错配的改善作用存在差异。因此,为充分发挥社保的促公平和增效率作用,要推进社保改革为劳动者降负担、增保障,推进劳动力市场改革向提高劳动者获得感和满足感方向前进。
关键词:劳动保护、技能错配、社保改革